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区一渔民误捕“海上大熊猫”……

  本报讯(记者  徐丽平)“我现在把你们放生了,你们自由了,但也要小心哦,再不要被别人捕去了……”近日,椒江渔民曹俊富将误捕的两条野生中华鲟放生,当他依依不舍地将中华鲟放进水里时,只见这两条鲟潇洒地打了一个水花,消失在茫茫海洋中。 

  当天凌晨6点多,曹俊富和往常一样,在大陈岛211海区作业捕鱼。在收网过程中,曹俊富没想到居然捕捉到了两条野生中华鲟,一条重约4公斤,长约0.8米,另一条重约15公斤,长约1.3米。“我从16岁开始下海捕渔,捕了42年,还是第一次捕到这个物种,好在渔政执法部门每年休渔期间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到位,让我一下子就认出了这是野生中华鲟,属于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曹俊富说。

  曹俊富一边小心翼翼地将这条中华鲟放进了氧气桶里,一边立即打电话给区渔政执法部门进行了汇报。“我们在确认了中华鲟没有受到损伤后,叫渔民立即就地放生。”区农水局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队长徐剑昀说。

  “渔民能捕到中华鲟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跟现在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有关。”徐剑昀说。近年来,大陈岛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实施源头管控、清淤贯通、水质优化、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区水环境持续改善。

  “同时,也跟渔政执法部门的宣传分不开的。”徐剑昀说。每年休渔期间,区渔政部门结合实际,通过走进社区、渔区和景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重点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科学认知,调动公众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构建我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群防群治格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也希望其他渔民捕到中华鲟的时候也能主动放生,让我们一起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一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曹俊富说。

  据悉,中华鲟是水生物中的“活化石”,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中华鲟类的祖先在地球上已有1.4亿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偶有出现。

  3月7日下午,区农水局执法人员拿着一面写着“共同营造海洋生态文明,积极救助水生野生动物”的锦旗送到曹俊富手上,借此表彰他保护生态环境的举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悦读
台州市文渊小学2024年“上新”
再生水循环利用为城市“解渴”
图片新闻
这场爱心助农活动,让滞销菜变热销菜
我区一渔民误捕“海上大熊猫”……
今日导读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