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琦
近日,在前所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提交证件、核实身份信息、填写相关内容,不到8分钟,东路村村民杨亦军就办好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不用东奔西跑,在这儿办得又快又好,真是特别方便。”他感慨道。
前所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从场所设施、窗口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进行高标准规范提升,不仅环境整洁,布局、功能更加合理齐全,走进去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有效打通了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为基础,功能更贴心
“经过重构功能区划、窗口调整,我们进一步完善业务办理区域设置。”该中心主任朱婷介绍,中心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推进党建、政务、服务网络“多网合一”,让辖区内的群众百姓和企业贴心更舒心。
日前,前所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整体搬迁至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借此机会,街道对大厅软服务、硬环境进行升级改造,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投入50多万元,在400平方米的空间,设置9个综合服务窗口(含1个“绿色通道窗口),3个进驻单位专窗,共有554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中心。
不少来办事的群众都发现,家门口的便民服务中心办起事来方便快捷,而且增添了很多暖人的细节和功能。便民中心设有母婴室、幼儿游戏的成长驿站,便民区配备便民服务柜、残疾人轮椅、儿童座椅、便民充电器、爱心雨伞等设施,还设有“爱心服务”专窗,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精准服务。
由于中心就设立在前所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无论是党建文化宣传展厅,还是阅览室、图书馆都可供市民们使用。这些暖心的变化,都是前所街道坚持以群众办事体验为先导,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全面优化升级的缩影。
强化政务服务阵地,办事更便捷
“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响应、一次办结”,在综合服务窗口,最多跑一次的窗口标识呼应的正是前所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理念。
办事群众走进便民服务中心,就由导服员主动提供引导、咨询问询,通过预约排队叫号系统预约排队。
便民中心还打造24小时的智慧政务自助办理区,设有政务服务一体机自助设备,便于居民查询相关信息。有需要的居民只要带上身份证,随时通过自助机,只需几分钟就能在家门口办理好相关业务。
为了实现让群众马上办、一门办、易办事、快办事,该中心梳理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制成办事指南二维码,办事群众只需手机“扫一扫”,事项即可“码”上办。同步打造群众身边的“微型政务大厅”,在3个合并村设置政务服务一体机,企业和群众办事实现就近办,便捷办,拓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同城通办”。
通过科学布局,构建“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政务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办成更多事。
办好民生民事,服务更暖心
便民服务中心似一盏灯,电要足灯才亮。该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健全配强业务队伍。对所有政务服务员开展每月、每季“查督评”和“投诉否优”活动。健全配套机制,出台管理办法、考核细则和工作手册,完善“两代表一委员”督查评议机制,不断深化管理和考核,增强为民服务效能。
中心还积极开展便民利民“送服务”活动,服务进村(居)文化大礼堂活动,不断强化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和组织力,凝聚民心、温暖人心、共筑同心。“我们通过聚焦群众服务需求热点,以为民服务为核心,全力提升服务针对性、精准度。”朱婷说。
目前,前所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正在争创五星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以“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精细化”进一步做优政务服务工作,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充分展示前所街道高质量发展和“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