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丽平 通讯员 王鹏)近日,省委社建委公布全省首批共富实践观察点名单,大陈镇再次入选,将为我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详实准确的观察结果和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2022年,大陈镇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站共同富裕示范区观察点。刚刚评上的共富实践观察点,将聚焦大陈岛在推进“现代化的大陈”建设中,围绕海岛实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精神文明现代化、社会民生现代化、海岛生态现代化、海岛治理现代化等6大方面发展和实践。同时,加强对村集体收入、支柱产业发展、海岛公共服务、海洋生态、海岛治理等60余项个性指标开展定量监测跟踪,为海岛共富建设提供经验。据统计,2022年大陈岛实现渔业总产值5亿元、旅游总收入1.4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万元。
20世纪50年代,467名青年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号召,让“海上荒岛”成为“东海明珠”,他们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率先引进大型抗风浪的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在全国首创铜围网养殖技术,大黄鱼产值达5亿多元,产量、产值均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大陈黄鱼”成为台州金名片。纵深推进渔民转产转业,农家乐增至48家。其中星级农家乐增至36家,省级金宿1家,银宿2家,总床位数超过1400张。
大陈岛入选全省首批低零碳示范乡镇名单和省级林业碳汇先行示范地。全岛现有风力发电装机34台,总装机容量约27兆伏安,平均每年可发电6000多万千瓦时,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森林面积达9970亩,森林蓄积量905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全国首条35千伏低频海底电缆在上大陈岛入海,实现大陈岛与大陆柔性互联,并实现风机低频送出,使得大陆侧电网和大陈岛间的电能形成高效互济。全国首个陆岛应急救护无人机首飞顺利完成,大陈岛到椒江城区的海上生命线从3小时缩短至30分钟。
接下来,我区将突出“红色引领”,合作带富引领集体增收。深化“红帆领航”党建联建机制,全面升级“大陈海味”共富工坊,进一步满足消费需求、丰富游客体验。探索集体资产市场化运营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效益最大化,村政企全域协同、资源共享。擦亮“金色招牌”,旅游创富推动转产就业。完善红色旅游服务标准,持续做好“旅游+产业”文章,加强与浙建集团、拈文投合作,全力攻坚军事文化主题公园、梅花湾未来乡村、大小浦区块改造提升等项目,实现海岛建设与岛民富裕并举。打造“蓝色粮仓”,渔业育富形成特色产业。结合“全岛旅游化”建设,整合现有水产养殖、渔业设施等资源,加大产品研发。在建成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家级示范园创建,争取国家蓝色粮仓试点。立足“绿色优势”,生态致富核算“碳汇”收益。完善“绿电积分”制度,加快“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海洋蓝碳CCER方法学,形成一套可交易的量化标准体系,走出一条生态资源变现的新路子。